中新网昆明8月6日电 (记者 韩帅南)6日,云南省气象局、云南省自然资源厅继续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Ⅱ级预警。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8月以来,全省持续降雨,叠加7月末降雨影响,全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区每日持续增加,尤其滇西北、滇西、滇中及滇南地区情况突出,其中昆明市、迪庆州、丽江市、怒江州、德宏州、保山市、临沧市、大理市、楚雄州、红河州风险面积较7月均有明显增多增强,个别地区已发生崩塌、滑坡、山洪泥石流及城市内涝等灾害。
该负责人分析,受降雨影响,地表土体含水升高并趋于饱和,水流侵蚀能力及搬运能力增强,均有利于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灾害的形成,特别在各类工程建设、矿产开采等人为因素作用下,易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未来全省地质灾害活动性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面积大、风险等级高,需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监测预警,规范工程建设及矿产开发,科学防灾避险。
针对以上情况,8月3日,云南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已启动地质灾害防御Ⅲ级响应。8月4日,自然资源部已派专家赶赴云南,联合云南省自然资源厅专家组成工作组紧急分赴德宏州、红河州和昭通市迅速开展现场响应,现场调查核查地质灾害隐患,评估灾害风险,会同当地有关机构组织专家会商预测灾害趋势,研究提出灾害防范对策措施建议和技术咨询方案,指导做好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同时,地质专家建议:雨季期间民众应多关注气象部门与自然资源部门发布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山区持续降雨期间,尽量避免出行。地质灾害发生时应服从当地管理部门的撤离安排,切勿停留拍照或擅自返回,以免造成二次灾害。行车或走路过程中若遇到石块坠落、崩塌时,应及时规避、绕道,不可抱有侥幸心理向前冲;遇到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一定要向两侧高处跑,不可沿着低洼沟谷地区走。(完) 【编辑:房家梁】
中新社保定8月6日电 题:特写:一位涿州图书出版业者的96小时
穿着一双运动鞋的黄平,小跑着与媒体见面。此间,插在2万毫安充电宝上的手机,不时响起铃声。微信里,他还有404条信息顾不上阅读,更来不及回复。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近日京津冀地区出现持续强降雨。北拒马河、小清河等多条河流交汇的涿州,防汛形势严峻。8月1日下午,位于涿州的全国最大图书物流仓储基地被淹。作为国内最早的网上图书销售平台之一的中图网,也因库房被淹、员工被困受到网友关注。
5日下午,中图网创始人、总经理黄平接受中新社等媒体采访。在他看来,刚刚过去的这四天,可能是公司成立25年来,自己“最忙碌的日子”。面部皮肤过敏、鬓角藏不住白发的他,要安抚员工、要找新仓库、要去直播、要研究企业发展方向……这四天来,只有“昨天才睡了几个小时”。
8月5日,黄平正在接受媒体采访。 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67名同事受困、400多万册图书超过80%受损,积攒多年的“家底”(老版本图书)被淹……在过去的96个小时中,黄平所在的中图网,遇到了25年来“最具毁灭性的损失和打击”。公司遭遇洪水事件甚至登上中国社交媒体平台热搜第一位。此间,他也同步“感受到了最多的感动”。受访时,不愿再提及图书受损情况的黄平,仍数次哽咽。即使没有了镜头,依然双手合十不停地在表达着感谢。
想感谢的人,黄平说有“太多、太多、太多”。
这些人中,有救援人员,是他们在洪水中救出了公司的67名同事。数日后再忆起员工全部被救出的那一刻,黄平长出了一口气,甚至笑出声来。
这些人中,有热心的网友。他感谢网友通过各种方式关心中图网“重建”的同时,却又感到不安。他希望其他被淹图书企业也能受到关注。
这些人中,也有他身边的邻居、朋友。因为公司员工太忙,自己又几天没休息,热心邻居干脆主动“客串”起他的司机。4日是一位年龄偏大的邻居,5日是另一位邻居。
自公司图书遭遇洪水后,这四天“触动”他的事也有很多:面对洪水来袭,员工仍在拼命往高处抢运书籍;面对救援冲锋舟,大家却在彼此谦让;一个朋友把企业园区作为安置点,不仅为黄平的几十名同事提供食宿,也为周边遭受水淹的村民提供了食宿。
8月5日,中图网仓储中心所在区域依然有大量积水。(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在黄平眼中,“自救”是他和公司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即“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加企业收入”。为此,50多岁的他,几乎没有准备就开启了人生第一次“直播”。虽然自我感觉“比较紧张”,“效果却超出预期”。他觉得“这也是一个开始”,因为“必须尝试去做任何可能让企业活下去的事”。
在黄平的行动中,“自救”却又不包括将泡过洪水的书再出售,尽管不少网友留言表示希望购买泡水书以缓解公司压力。“自救”,也不是只救自己公司,他甚至要拿出“中图网加油包”销售额的10%,支援受灾同业机构。同样,他也明确表示,不接受社会的资金捐赠。
8月5日,前往中图网仓储中心的一条道路依然有大量积水,行人无法通行。 中新社记者 陈林 摄
当日采访前,记者曾试图前往中图网仓储中心,最终却因途中积水太深未能成行。黄平说,那里的水消退较快,但积水仍比较深。他坦言,对于“重建”,他并没有明确计划,但有一个“非常坚定的念头”,就是“我们的员工必须要有工作,我们必须活下去”。
采访结束,黄平又一路小跑,回到了车上。他说,未来路虽然难,却有信心走好。(完)